到底是四川话一票之差落选普通话还是粤语?

__木頭ˇ四川话 2023-03-20 12:51:00 205阅读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电信

提示:如果此问题没有解决您的需求,您可以点击 “我也要问” 在线咨询。 我也要问

若此问题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1条回答

  • __微风岸丶
    2023-03-20 13:03:00

    都不是。

    1. 1913年,*召开读音统一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音,当时,北京话已有成为全国通用语的趋势。因此并没有经历传说中的投票,与会者都同意以京音为基础,经过一定的修改才能作为国音。

    2. 国音统一会花了一个多月,对有争议的字音,以多数票决定国音,也就是说在审定过程中,也许有一些字的读音差一票通过的,但不存在某一个方言整体差一票被定为国语的情形。

    3. 整体来说,*初期确立的国音,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但是京音势力并不买账。主张纯用北京话的京音派仍有强大力量,不少学校甚至出现了国音派、京音派的互殴。

    4. 1924年,*官方的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弦更张,决定以京音为国音。京音派胜利了,国音派就成了老国音了。自此北京话取得了京国之争的胜利,顺利成为*的官方语言。

    5. 1955年10月15~23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及*各单位,共207人。

    6. 为了决定哪种方言成为官方语言,即普通话,大家争执不下,最后决定投票。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粤语名列第四,所以北京话成为了普通话。

    扩展资料: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是四川话。

    1955年10月15~23日票选普通话的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一级的文字改革、教育、科学、作协、外交、邮电、新闻、广播、 出版、民委、总政、全总、青年团、妇联等部门位,共207人。

    主要内容有汉字简化和普通话的确定,其中普通话的确定是投票的,各种方言的票数是:

    北京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52西南官话 (以北方方艳次方言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 51

    吴语 (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 46

    粤语 (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 25

    中原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中原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开封语音为标准音) 7

    冀鲁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冀鲁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济南语音为标准音) 6

    江淮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江淮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扬州语音为标准音) 6

    闽语 (以闽语为基础方言、以福州或泉州语音为标准音) 2

    东北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沈阳语音为标准音) 1

    西北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西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兰州语音为标准音) -

    胶辽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胶辽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旅大语音为标准音) -

    晋语 (以晋语为基础方言、以太原语音为标准音) -客家语 (以客家语为基础方言、以梅县语音为标准音) -

    赣语 (以赣语为基础方言、以南昌语音为标准音) -湘语 (以湘语为基础方言、以长沙语音为标准音) -

    弃权 11

    总计 207

    拓展资料: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重要性:

    1、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用心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好处。

    3、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话

    都不是,只是网上以讹传讹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

    落选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最离谱的是说有一位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去上厕所了,导致本地方言落选。当然,稍微懂点道理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粤语落选,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由于广东处于沿海,最先接受新思想,人民也比较进步,当初订立国语的时候,广东籍的参会人员超过半数,粤语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国父孙中山考虑到,粤语与北方汉语发音区别实在太大,很不利于全国推广。为了国家大计,团结全民族人民,孙中山对议员们一一游说。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败北。

    著名作家王蒙曾到陕西河南等地去考证,洛阳人跟他说洛阳话差一票就当选了,陕西人跟他说陕西话差一票就当选了。这让王蒙也感到很头大,他把这个事情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却被标题党们写成:王蒙说,洛阳话和陕西话都只差一票当选普通话。

    那么,各地人民口中最终夺魁的是什么语言呢?北京话。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普通话跟北京话还是有些差距的,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事实的*到底是什么呢?

    *元年,教育部总长是著名的蔡元培先生,为了方便各地语言的交流,他让吴稚晖组织,对每一个汉字审定标准的读音,确定下来以后,还要用字母标注音素(拼音的前身)。

    参加拟定读音的人员,由教育部直接任命了50人,然后其他各省推举2位代表,内蒙和*各1位代表。

    这样就又有了分歧,因为当时教育部任命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来自江浙一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以后,又决定实行一省一票的制度。

    这个投票过程非常复杂,并非人们想象的对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投票。而是对审定的6500个汉字逐一投票。所以,普通话的形成并非来自哪一个整体的方言体系,而是经过议定新的一套语言。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保留了北京话的读音。

    读音确定了以后,就开始确定音素,也就是以前的拼音。

    有人认为应该像日本片假名,用偏旁做字母,有人认为应该用罗马字母,有人认为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号,各方相持不下。

    最后由鲁迅等人建议,就使用之前商议国音的临时符号,把它转正。最终,这套方案被确定下来,直到现在的汉字拼音系统出现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这一套音素。

    由此,我们知道,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兼容并包之后的结果。从投票方式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票之差”的说法。

    而中国各地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都是因为地区自豪感。人们对本地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愫,所以愿意用这样的传说来为它增添光彩,口口相传,也无可厚非。

    扩展资料:

    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可看作官话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基本都能押韵),从《唐韵》到宋代《广韵》和明代初期的《洪武正韵》是继承。

    沿革:1909年清*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参考资料:

    *初年—哪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中国*党新闻网

    都不是,只是网上以讹传讹。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

    关于粤语落选,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由于广东处于沿海,最先接受新思想,人民也比较进步,当初订立国语的时候,广东籍的参会人员超过半数,粤语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

    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兼容并包之后的结果。从投票方式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票之差”的说法。

    而中国各地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都是因为地区自豪感。人们对本地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愫,所以愿意用这样的传说来为它增添光彩,口口相传,也无可厚非。

    扩展资料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参考资料

    普通话_百度百科

    没这回事。 而且,粤语或洛阳话、陕西话 等一票之差 成为国语或普通话 的说法也是假的。

    普通话之所以是官方语言,是因为明清两代官话已经形成,全国各地基本认同,粤语又称白话,是两广地区以广州话为主体的方言,在两广地区除了粤语还有壮语、潮汕话、客家话,而除了两广地区有一定人使用,其它各省没有一个用粤语的,所以就算强行使用,也会遭到大家反对。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因为使用的人少,就算强行通过也很难普及下去。

    其次,这个一票之差很有意思,我搜索了一下,这个一票之差成为国语的方言还有好多,有洛阳话、西安话、四川话、湖南话、武汉话、江东话……提这种说法,更多是出于一种地域的自豪感。

    扩展资料: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1932年经国民*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参考资料普通话_百度百科

    64 举报

快速提问,在线解答

1

描述需求

填写需求概要标题,补充详细需求

2

耐心等

等待网友或网站工作人员在线解答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回复

立即咨询